2018年中国牙齿种植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
口腔产业链上游分为设备和耗材两大类,其中大量低值耗材市场空间小,国内厂家众多,且呈完全竞争状态。而高价值耗材领域,CBCT、种植体、正畸、口内扫描仪等高端产品市场空间大,渗透率较低,国产产品未来可发展空间以及替代空间充足。
口腔医疗上游常用设备及耗材
从口腔医疗患者就诊结构来看,牙齿种植患者占比40.02%,比例最高,其次是牙齿正畸及颌内正畸,占比29.88%,两者合计占比约70%,发展势头迅猛。
口腔医疗患者就诊结构
目前常用的缺牙修复方式主要有3种,分别是活动义齿、固定义齿和种植牙。活动义齿即通常所说的假牙;固定义齿,即烤瓷牙;现阶段流行的种植牙与前两种方式相比,不损伤正常牙齿,咀嚼功能类似天然牙,舒适美观,使用周期长,是目前效果最好的缺牙修复方式。但种植手术相对复杂,种植牙费用高。
目前市场上,种植牙平均成功率在95%以上,与固定义齿、活动义齿等修复方式初始成功率相当。但种植牙成功率随时间下降有限,而烤瓷牙15年成功率仅约67%,下降明显。这主要得益于种植手术设计的提升、种植体表面特性优化以及种植医生技术日臻成熟。种植牙的高成功率有利于打消部分消费者的疑虑,加快渗透率提升。
单颗种植牙费用在6000-22000元之间,价格范围较大,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种植体费用。由于国内牙齿种植体以进口品牌为主,基础成本较高的程度上溢价空间相当明显。目前,国内种植牙费用中,种植体占比约40%,其次是诊疗及手术费用,占比25%,医院等级越高、医生技术越熟练相应价格越高。
种植牙费用构成
目前种植体以钛及钛合金材质为主。目前临床上种植体种类繁多,按形态可分为圆柱状、叶片状、锥体状、螺旋状等;按结构可分为一段式(种植体和基台一体)、两段式(种植体和基台分离),一段式种植体虽然只需要一次手术,但由于其基台暴露在口腔,易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动摇,成功率不如两段式;按材料又可分为生物陶瓷类、金属类、碳素类、复合材料类等。
目前最常用的材料是纯钛及钛合金,主要是由于钛金属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。
种植牙材料分类及特点
– | 生物陶瓷 | 金属类 | 碳素类 | 复合材料类 |
优点 | 机械强度高,耐腐蚀,无刺激和毒性,组织相容性好 | 强度高、刚性好 | 较高的生物稳定性,无生物降解作用 | 结合各种材料的优势,取长补短 |
缺点 | 与骨不发生化学结合,刚性过大 | 生物机械适应性和组织、骨适应性较差,对表面处理技术要求高 | 脆性大,呈黑色,不够美观 | – |
代表材料 | 生物惰性陶瓷、生物活性陶瓷、生物降解性陶瓷等 | 金、316L不锈钢、铸造钴铬合金、钛及钛合金等 | 玻璃碳、低温各向同性碳等 | 金属表面喷涂陶瓷等 |
种植牙修复需将种植体植入牙槽骨,若骨量不足,则种植体无法固定,大幅降低种植牙成功率。导致骨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:1)牙周病导致破骨细胞活跃,将牙槽骨吸收;2)外伤或拔牙手术导致牙颌骨受损;3)长期缺牙未修复或佩戴活动假牙也会导致牙槽骨吸收。以我国55-64岁年龄段义齿修复类型为例,根据《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》,种植义齿、固定义齿以及牙列完整的人合计占比58.5%,其余修复类型和有缺牙未修复的均可导致牙槽骨吸收,共占比64%,即该年龄段有64%的人可能出现骨量不足的情况。
我国55-64岁年龄段义齿修复类型占比
目前人工骨修复已成为主流,通常配合口腔修复膜使用。临床上常见的骨缺损修复方式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自体骨移植,即从患者的自身骨量充足的地方取骨,移植到骨缺损的部位。这种方式成本低廉,具有更好的促进新骨形成的功能,但会导致患者疼痛并延长手术和恢复时间。另外,部分研究表明自体骨移植会有一定程度的骨吸收。另一种是人工骨植入,人工骨粉无创,且骨吸收水平较低。
随着生物再生材料的使用,植入效果近似自体骨,目前已成为主流修复方式。一般在人工骨植入后,需要在表面覆盖一层胶原生物膜,一方面为新骨形成提供屏障,防止软组织长入。另一方面,可以引导软组织和硬组织细胞以及血管内生组织与膜结合,而血管则在纤维之间沿着膜生长,最终提供良好的美学效果。 2018年全球种植牙领域上游市场规模约45亿美元,同比增长21.6%,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从竞争格局来看,Straumann以25%的市占率位居榜首,其次是Danaher(NobelBiocare母公司)的19%。主打中低端市场的韩国品牌Osstem、Dentium分别占据7%、4%的市场份额。
全球种植牙领域竞争格局
国内市场进口品牌占比90%以上,市场格局与全球类似。在国内市场格局方面,欧美品牌占据高端市场,目标客户是大型公立医院及连锁口腔医疗机构。这些客户对产品价格不敏感,而对产品品质要求高。整体来看,市场格局与全球类似。
目前国内共有15家企业和机构获批种植体,其中美佳境、安联和镱钛科技来自台湾地区。大陆企业中郑州康德、北京莱顿获批较早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医疗机构早期也在研发自己的种植体,但以自用为主。
国内企业在材料和表面处理等方面技术已逐步成熟,但在品牌和渠道建设等方面与进口品牌仍有差距,与一些韩国品牌相比,性价比优势并不突出。我们认为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取长补短,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,进口替代将加速进行。
因基台和牙冠生产企业多,价值低,而种植体是种植系统核心部件,我们主要关注种植体市场潜力。
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种植牙数量约240万例,同比增长22.45%,2011-2018年国内种植牙数量复合增长率为51.01%。
2011-2018年中国种植牙数量及增速情况
从种植牙渗透率可以看出,2018年我国种植牙数量仅17颗/万人,而韩国在2017年就高达622颗/万人。种植牙渗透率主要跟消费能力和种植医生数量两个因素有关,前者代表支付能力,后者代表服务供给能力。韩国种植牙渗透率高一方面由于2014年开始牙科保险覆盖更多的高端人群。另一方面,在韩国70%以上的牙医都能开展种植手术,而我国这一比例偏低。
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种植牙渗透率情况(颗/万人)
从全球渗透率可以看出,韩国和以色列均有远高于其他国家的种植牙渗透率,这或许跟当地拥有多家知名中低端种植牙企业有关,一方面加强民众对于种植牙的认识,提升消费理念。另一方面,国内本土企业可降低种植牙成本。随着我国种植牙企业的发展壮大,或将加速国内种植牙渗透率的提升。